仪器使用时,观测者立于仪下,转动四游仪和窥衡,通过窥衡两端小孔中的细线瞄准天体。即在四游仪双环及赤道环上的刻度读取天体赤道坐标了。使用立运仪测量地平坐标方法与此类似。
郭守敬以此仪器详细测量了近千颗恒星坐标。
可惜他的成果曾长期湮没,不见于世。幸得天文学者潘鼐老师于1982年从一本明代抄本中重新发现,加以整理。
据分析,郭守敬通过简仪观测的恒星位置,精度约达12'左右。
我们现在还是可以在一些地方看到简仪的,例如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古观象台,以及一些科技场馆。
不过紫金山天文台的那架简仪明代的仿制品,并不是元代郭守敬所制的正品。而古观象台的简仪则是2002年仿制的紫金山天文台简仪的仿制品,到今年已经19岁了。属于仿制品的仿制品。可惜的是,这些仿品在很多细节上并没能得到元代正品的精髓。
至于差在哪里,我们以后有机会继续讲~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己更了解这件元代的天文仪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