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孜州滚球365官网 > 旅游线路 
远古文明|鲜水河上的石棺葬文化
2015-12-01 14:10:59

 

石棺葬是广泛存在于亚欧大陆的一种丧葬方式。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石棺葬更是盛行。在素以民族文化交流通道著称的“藏彝走廊”地带,石棺墓葬更是一种标志性的古文化遗存。


1984年,在修建电站时,卡萨湖边仅引水渠道地段共出土335座古石棺墓。通过省州考古专家科学发掘,除了在工程中毁掉的60座外,共清理了275座石棺,是迄今为止我国西南石棺葬最大一次发现和发掘。其中57%的石棺墓有随葬品,出土了铜器、石器、骨器、桦树皮制品、玉石、玛瑙等装饰品和纺织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青铜器鱼尾形戈,曾在日本等地参展。

千余件出土的文物记述了2000多年前卡萨人在湖边繁衍生息的历史,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带是民族迁徙、交流、融合的历史走廊。

 

如今卡萨湖石棺葬已难见踪迹,唯有晏尔龙石棺葬依旧整齐排列。

 

200810月初,在中日联合开展的西南地区北方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九州大学、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炉霍县旅游文化局联合组成发掘队,对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德乡晏尔龙村的晏尔龙石棺葬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还被列为2008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

 

晏尔龙石棺葬墓地地处鲜水河支流——达曲河左岸的二级台地之上,发掘时间自1011日,历时31天,清理石棺葬12座及寺庙基址1处。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包括铜戈(刀)和石斧(戈)的组合、骨针、绿松石等。

 

 


 

其中,石棺葬中戈(刀)与石斧(戈)的组合形式在川西石棺葬中则属少见。

 

近年来,炉霍县加大了对石棺葬文化的正规发掘与研究,截至目前境内共发现石棺墓葬分布点28处,石棺墓葬数千座,形成了“丫”字型石棺墓葬分布格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与巴蜀青铜器和云南晋宁和青铜器都比较接近,但不属同类性质,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同时,还有磨制精细的石锥、石凿、石尖状器和陶器、金器、海螺法器、骨器等文物,为我们今天研究民族史、民族艺术史提供了较全面的考古资料。

 

 

石棺分四种类型

完全石棺型(六面为石板)

常见石棺型(底面未铺石板)

简易石棺型(三面为石板)

变态石棺型(棺盖为石板)

 

炉霍石棺葬文化有力地证明了从汉、唐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商周至东汉年间一直流行的石棺葬,直至鲜水河流域石棺文化大走廊的形成,炉霍地区从5000年起,一直是青藏高原东部人们聚居的乐土。


?甘孜滚球365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2016) 复制必究 备案序号:蜀ICP备06017691号
技术支持:成都中科大旗软件有限公司